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成分 > 广州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食在广州史话

广州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食在广州史话



广州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食在广州史话)

“鱼生”话旧

作者:邓广彪

广东人曾嗜吃“鱼生”。“鱼生狗肉,不请自来”,这句俗语在广东南(海)番(禺)顺(德)一带颇为流行。这和日本人的“拼死吃河豚”有异曲同工之趣。可不是吗?虽然人家没有邀请,你却老实不客气地跑来,但人家也不见怪,可知鱼生的迷人,彼此熟不拘礼。

  前人汪兆铨有一首竹枝词写道:“冬至鱼生处处同,鲜鱼切玉玲珑,一杯热酒聊消冷,犹是前朝食脍风。”莲舸女史也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之赞美语。李调元写的《粤东笔记》有“粤东善为脍,有宴会必以鱼生为敬。”更是把吃鱼生提到敬字上来,好象此外则无以为敬了。确实,“红肌白里,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这又怎不人人色喜呢?这种招待也确实毕恭毕敬了。

  从上述字里行间,可知清末民初时期,广州人还是盛行吃鱼生的,甚至还可以追溯至前朝,其根本点广东菜就是求鲜,鲜中还要带爽、嫩、滑。直至今天,虽因防止传染疾病而禁卖鱼生,但还是不乏有约齐三五爱好者,亲自下厨炮制而大快朵颐的。其实,解放前早已禁卖,但当时有令不行,且多在店铺中自制而吃。记得吴连记粥店也曾卖过,不过吃的人已是不多了。

  鱼生用料主要是鲩鱼,也有用鲤鱼的,绝少用其他鱼。配料最普遍用萝卜,也有用莲藕或雪梨代替,再加荞头、酸姜、花生、芝麻、薄脆、芫荽、柠檬叶、胡椒粉、玉桂末等香料,以及熟油、香醋、烧酒等,酌情而定,可加减变易,有的还多至三四十种配料,除花生、芝麻、薄脆需经炸炒熟食外,其余都是吃生的。

  做法颇为考究,鲩鱼去皮洗净,连鱼瘦肉也得除去,以干布抹净血水,晾干后,以锋利快刀切成极薄片。萝卜、姜荞等均切成幼丝状,和之以熟油、香料、香醋、高度酒等等。也有人喜用调味酱的,视各人嗜好,亦因各地区习惯。下料先后次序有别,最后才加上薄脆即成(也有用炸粉丝的)。

  少不了的还是吃鱼生时必饮酒,之后还必食一碗滚粥。那些不敢吃鱼生的,只有把生鱼肉放入滚粥内烫食,或挑拣薄脆花生而吃。诚然,其中烧酒、香醋亦有消毒作用,但生食鱼肉毕竟利口不利腹。因此,今天仍属不宜提倡,独不知好此道者以为何如?

  吃鱼生有一点颇为有趣,吃时大家举箸,边捞边说:“捞起捞起,有得食有得捞”。广东人说有得捞,表示有工作有钱赚之意,虽有迷信之嫌,但习惯却成良好祝愿。这风俗也传至新加坡一带广东人聚居的地方。春节期间,新加坡一些酒楼、餐馆,甚至摊贩,亦有以这道菜招徕顾客的,也说明广东菜传至远方。

#文史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by/100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