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病因 > 中医四诊之ldquo问诊rdquo
中医四诊之ldquo问诊rdquo
问诊是医生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其他与疾病相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1, 问寒热:是指问患者怕冷还是怕热,如果怕冷就是寒,寒在临床中分为两种,一是恶寒重发热轻,称之为表寒证,伴有无汗、头身疼痛、流清涕,打喷嚏,患者通过取暖并不能得到缓解。二是患者经常感觉到寒冷但是没有发热,称之为里寒证,患者通过取暖可得到缓解。热在临床中也可分为两种,一是发热重恶寒轻,称之为表热证,伴有面红、咽喉肿痛、流有黄稠鼻涕。二是患者但感发热无恶寒,属于里热证。
2, 问汗: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由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者称之为汗。正常人在过劳、运动剧烈、环境或者饮食过热、情绪紧张等情况下出汗属于“正常出汗”,非正常情况下出汗在中医上称为“邪汗”,询问患者出汗的异常情况,可以鉴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询问时,要着重了解患者有汗无汗,出汗的时间,多少,部位,以及主要兼证等项。其中在小儿中两种出汗较为常见,一是自汗,其特点为白天出汗,活动后加剧,可伴有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与阳虚或气虚。二是盗汗,其特点是睡觉时出汗,醒时停止出汗,可伴有潮热、颧红等症,属于阴虚或气阴两虚。
3, 问头身:包括问头部与问身体;一,问头部:小儿做抱头状同时伴有恶寒、怕热、无汗、流清涕,属于外感引起的头痛;内伤头痛同时要看孩子的舌苔手心的温度,肚脐的温度,大便的情况,再看孩子头痛的部位,若小儿用手去抓前额,属于阳明经头痛,从而考虑小儿是否得了急性或慢性的鼻炎,或额窦炎{长期流清鼻},或腺样体肥大{夜晚张嘴睡觉,甚至憋醒},若小儿用手去抓两侧,甚至抓两耳,考虑肝胆之急,若抓后脑勺及项部,可考虑膀胱经,若抓头顶同时伴有呕吐清水考虑厥阴或肝经的问题,小儿不停的抓揉头部并伴有面红目赤,甚至彻夜睡不着,考虑肝阳上亢;二问身体:小儿不让碰触,考虑身酸痛,若汗出之后,情况有所缓解,属外感风寒之证,若身体痛游走不定,考虑与风有关,风性善行数变,若小儿出现手足抖动,考虑血液不能濡养手足,导致手足出现麻木,从而导致出现抖动。若小儿躺下出现身体不舒服,站起来则缓解,活动减轻,这种情况为气血不和。
4, 问便:正常每天大便一到两次并且颜色发黄,成形不燥 ,排便通畅无未消化食物等。如在原有基础上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不成形,这种情况称之为腹泻。反之,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并且排便困难,这种情况称之为便秘。若吃绿色食物过多导致大便呈现绿色属于正常,若吃猪血、羊血等动物的血制品或者动物的肝脏或者含铁量高的药物或者黑色中成药导致大便发黑属于正常,如果大便先干后稀考虑中气不足,如果经常稀薄考虑脾阳虚,如果天不明大便这种情况称之为鸡鸣泻考虑肾阳虚。
5, 问饮食:反映消化功能的强弱,(1),食欲减退,又称为“纳呆”即患者不思饮食甚则厌食。(2),消谷善饥,即患者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身体反见消瘦。(3),饥不欲食,即患者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可见于胃阴不足患者。(4),偏嗜食物,即患者嗜食某种食物或异物。一般而言,患者食欲好转、食量渐增者,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良好。患者食欲减退,食量渐减者,表示胃气衰退,预后较差。
想要学习更多小儿推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