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常识 > 黄帝明堂经06

黄帝明堂经06



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十五,辛丑年壬辰月甲辰日,星期一。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篇,成书于公元年。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该书共收载《黄帝明堂经》穴位个,其中肘膝以下按十二经分类,其余穴位则分部按线排列,是一种分经和分部相结合的腧穴分类方法。腧穴主治与经脉相关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其他部位的穴位主要主治局部病症。《针灸甲乙经》的腧穴分类方法便于相邻部位腧穴的对比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囟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前顶,在囟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督脉、足太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后顶,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强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灸五壮。

脑户,一名匝风,一名会额,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此别脑之会,不可灸,令人喑。(《素问》刺禁论云∶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王冰注云∶灸五壮。又骨空论云∶不可妄灸。《铜人》经云∶禁不可灸,灸之令人。)

风府,一名舌本,在顶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督脉、阳维之会,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喑,刺入四分,留三呼。

囟会

囟即囟门,会即会合,此穴当囟门闭合处,故名囟会。

囟为巅项前之头骨。囟,囟门。会,聚会。此穴在冠状缝和矢状缝交界处,正当额骨与顶骨结合处,婴儿脑髓未满之时,头骨未合,及长则闭,穴当其处,故名之。

囟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处。正坐或仰靠取穴。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后发际连线的前1/6折点取穴;或于上星穴后1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正坐,从前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处即是囟会穴,若無前發際時,可先取百會,向前3寸取穴。

囟会穴具有安神醒脑、清热消肿的功效。

囟会穴有清头、祛风、醒神的作用。

囟会穴有清头散风之功,8岁以下禁针。

囟会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颜青,鼻衄,头皮肿痛,面赤肿痛,鼻鼽,鼻痔,鼻痈,惊悸,嗜睡,癫疾,小儿惊痫,卒中,眩晕,鼻渊,癫痫,目赤暴肿,目不能视,鼻塞,不眠,嗜睡,心烦,中风,小儿惊风,寒热,善呕,烦满,现代又多用囟会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萎缩性鼻炎,神经性呕吐,鼻出血,神经官能症,鼻炎,鼻息肉,额窦炎,记忆力减退等。

《针灸甲乙经》:头痛颜青者,囟会主之。癫疾呕沫,暂起僵仆,恶见风寒,面赤肿,囟会主之。

每天早晚各揉按囟会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头痛、眩晕、癫痫、鼻窦炎等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cs/1006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