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市场 > 广西人似乎生活在古代,八种珍馐至今有三样
广西人似乎生活在古代,八种珍馐至今有三样
广西的美食没有列入中国的八大菜系,似乎影响力不大,其实,广西美食历史之悠久、滋味之美好,超出很多人的认识和想象,可以说是无冕之王。
广西美食炸蜂蛹比如说八珍是史籍记录中国最早的八种珍贵食品。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发展到最为完善的周朝,《周礼·天官·膳夫》记录说:“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这段话后人研究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天子吃饭用的是六谷,六种牲畜,饮用六种饮料,佐羞有一百二十品。珍馐有八种,酱醋品有一百二十瓮。天子每日三餐,所用鼎具和盛肉盛菜用的俎具各十二个。进餐时要伴乐,以劝天子多食。讲究到这种程度,太奢侈。八珍到底是什么?汉代人热衷考据,很有名的郑玄解释说:“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也。”汉代人离周代比我们近,没理由认为他说的不对。《礼记·内则》进一步解释说炮豚是“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涂皆干,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膏,膏必灭之,巨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后调之以酰醢。”这样的做法现在找不到了,比较接近的是岭南尤其是广西的烤乳猪。
乡村祭祀用的烤猪广西人的传统习俗是三月三、清明节、重阳节祭祖的时候,或每逢婚嫁、开张大吉之时,甚至于动土挖基仪式,无一不用到烤乳猪。烤乳猪需要盐、白糖、五香粉、腐乳、酒等制成调料抹匀猪内腔,开水淋遍猪身使皮绷紧、刷糖水,用铁叉将猪腔撑开后便可在炭火上烘烤。烤至猪皮泛黄时用稀释的蜜糖水遍擦抹猪外表,边擦边烤,再改用麻油擦抹,直至猪皮金黄发亮,散发出浓郁的烤肉香,就完成了。吃的感觉是皮脆香酥,肉嫩丰腴,肥美不腻。
烤猪肉“炮豚”这道菜,是周天子的专用品。多遥远的历史。汉阳陵出土的汉代猪俑跟现在的陆川猪非常像,很容易想到它可能是古代的猪在很封闭的情况下发展过来的,真是有趣。与炮豚类似的烤乳猪在广西流行,使人想起孔子说过礼失求诸野,实在是味美而且悠久。
烤乳猪第二个就是肝膋了。汉郑玄《礼记注疏》说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灸之,举膋。其膋不蓼也。大意是说:狗肝用网油覆盖,架在火上烧烤。等湿的网油烤干,吃时不用加蓼这种配料。广西的宾阳人爱吃白切,白切鸡、白切鸭、白切鹅、还有白切狗,广西人以爱吃狗闻名,没有哪个地方地方是不吃狗肉的。玉林狗肉全国都知道,广西人公认灵川狗肉好吃,我个人认为宾阳狗肉最靠谱,因为是白切的,用宠物狗、病狗可糊弄不了。买宾阳白切狗,你稍微注意就会看到有用狗的网油包着狗肝、狗肠卖的,滋味鲜美,在随处可见的摊档中,是最好卖的,去晚了就买不到。
网油羊肝这样的食品,在广西河池市的都安、巴马、大化,还有百色的不少地方都有,叫做羊包肝,做法跟上面说的一模一样。烤、炸直接吃或加调料焖透吃。只是用羊肝取代了狗肝,这是应该的,狗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不应该吃朋友。广西融安县城有类似的食品,叫烧炙,将猪肝切成长薄片,加盐、白糖、五香粉、姜、酒、酱油腌好。用网油将一片片猪肝包裹起来,串在小鉄签上,在炭火上烤熟,或用油炸,清明节和中元节祭祖用,平时吃滤粉也用作配菜,吃一碗米粉不饱,加两个烧炙,管饱且美味。和肝膋一样的道理。
网油包羊肝第三就是牛巴了。广西不少地方喜欢吃牛巴,如柳城县太平镇的牛腊巴,一条街都是卖牛腊巴的,实在耐嚼好吃,有机会经过那里,我必停车购买,现在高速路开通了,路边停车稍事休息购买牛腊巴这种享受没有了。宜州的牛巴也很好。但公认最有名的是玉林牛巴。其颜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肉质细而耐嚼,令人回味。在玉林,外来的游客来到这里,牛巴是必购特产。玉林人举办筵席、逢年过节,喜欢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成为饭店、酒楼、熟食摊档必备之食品。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又称干捞,常以牛巴搭配。
玉林牛巴粉《礼记·内则》说的“熬:捶之,去其皽,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麇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欲干肉则捶而食之。”大概就是牛巴了。玉林人爱引用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载:牛巴称作“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
玉林牛巴古代天子的珍馐,有几样在广西却是一种普通的食品。可见广西的美食独有深厚的底蕴和悠久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