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市场 > 狗十三不是长大了,而是妥协了
狗十三不是长大了,而是妥协了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你怎么确定他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与其他的青春不同的是,这里面没有甜甜的恋爱、没有执着与冲动、没有美好的校园,影片将目光聚焦在家庭教育上,只有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青春,是汹涌又无奈的成长,在这个故事中,很多普通家庭都能看到自己。
先从影片的名字开始解读吧,《狗十三》即影片主线是狗和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李玩的故事,李玩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特别喜欢物理但是英语成绩不好,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十三岁这年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了不让李玩有情绪,所有人都瞒着李玩,而在学校,组织报名兴趣班的时候,李玩想报名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天文,而老师和父亲为了她的英语成绩强制要求她报名了英语班。
这一天他们家里多了一只狗,一开始李玩很抗拒,说自己不会养,把它放在自己的房门口,但是小狗不愿意就一直叫,李玩受不了让他进了屋,而渐渐的李玩开始接受小狗并且用心对它了,愿意把自己喝不了的牛奶给小狗喝,愿意将它放在床头和自己一起睡觉。
直到有一天小狗被爷爷弄丢了,一开始爸爸还骗李玩说要专心学习把狗送出去了,而李玩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于是疯了一样四处找,家里人看到她这个样子也跟着四处找,晚上李玩找狗的时候着急把爷爷推到了,伤到了脚,大伙也都回去睡觉休息了,后来实在是找不到于是后妈出了一个主意,买一只一模一样的狗,但是这哪骗得了天天个狗在一起的李玩,她一眼看出这不是那条狗,家里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李玩即便是不认这个结果也没有人理解他,于是李玩出去找朋友聊天,学会了喝酒,一次两次三次……父亲一看这不行,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学坏了,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动手打了她,事后父亲也认为自己冲动了,于是把她叫过来对她说了一句所有父母都会对自己孩子说的一句话:“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
不久后父亲带着李玩去看天文展览,但是由于没有记对时间,展览没有开,只好等下个星期开了再去,并且父亲保证带着李玩去看展览,而到了下个星期,父亲有临时带着李玩去参加了一个饭局,但是又保证十点钟展览关门之前一定带着李玩去,但是并没有,反而父亲还劝李玩向那些她不认识的人敬酒,将近十点钟的时候,李玩再也忍不住自己跑了出去,而当她到了地方,展览的灯却熄灭了。
李玩在学校里的英语成绩逐渐变好,父亲很高兴,认为当初逼着李玩学英语的决定是正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玩也逐渐接受了那条新来的狗,和之前的狗取了同一个名字,在父亲眼中,李玩终于变得“懂事“了,而有一天,李玩的弟弟贪玩开始打狗,被狗咬了,家里人都非常生气,他妈甚至说要把狗送进狗肉店,父亲为了平息怒火也只好执行,李玩一路求着父亲不要把狗送进狗肉店,你看这时的李玩已经不渴求这只狗能够留下来了,只要不送去狗肉店就好,但是父亲还是把狗带上了车,之后的李玩又开始一家一家狗肉店的看,最后也是无奈接受了这个结果。
后来李玩因为物理竞赛拿了一等奖,被高中提前录取,父亲很高兴为她摆了一桌庆功宴,庆功宴上李玩同样喝着酒,这时一个亲戚端来一盘狗肉说这是这个店的特色,非常好吃你一定要吃一块,李玩犹豫了,但是还是说了声”谢谢“,夹起了一块吃了下去,这一刻大伙终于可以说,”这个女娃真懂事“,吃完李玩要求去看一下那条狗被送到了哪家狗肉店,于是父亲带着她去了流浪狗救助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狗被送过来之后不吃不喝,已经不在了,回到车里,李玩对父亲说了句谢谢。
后来李玩在街上遇到了原来的那条狗,它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宠物,但是李玩并没有对它说一句话,并且担心狗狗认出李玩,回到家里,李玩又独自哭了起来。影片结尾,李玩看着正在学习旱冰的弟弟,教练拿着牛奶叫弟弟喝,弟弟和李玩一样喝不了牛奶全吐了,弟弟很累想休息时,教练全然不管只叫他继续,李玩这个时候会想什么呢?是啊,不久之后,弟弟也将遭遇和他一样的”成长“。
整个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这就是一个放在全中国都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影片做到了感同身受,大概也是过于真实,影片被封杀了五年。
伤口会自己愈合,但始终会留下伤疤。在中国家庭教育里,支付宝的少得可怜的余额都比父母给予孩子的尊重多。在家长的世界里,一条狗丢了就丢了,但是你把爷爷推伤了,所有的错误就是你的,而不管孩子对这条狗的感情;在饭局上,我要你喝酒你就必须喝酒,哪怕你不愿意喝,而在外面你找朋友倾诉时,就是不能喝酒,不然就是“坏孩子“;天文展览馆没去成都不是事,饭局上提前离席就是你的问题,孩子每受一次伤,就会多向成长迈出一步,直到你变得”懂事“,放下了幼稚且尖锐的脾气,变得听从长辈的话,否则你就是”叛逆“。
家长和孩子之间,永远隔着一层上下级关系,父母当然是爱孩子的,但也是控制孩子的一种方式,当控制趋于失控时,不好意思,你老子永远是你老子,尊重值几个钱?老子辛辛苦苦拉扯大,长大了你跟老子谈尊重?而一旦犟嘴,就要被扣上”不听话“、”不懂事“、”为你好“的帽子,而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孩子真正开始全方面挑战你作为长辈的权威时,你该怎么办?影片开始,奶奶给李玩喝牛奶,李玩喝不了吐了给狗喝了就是糟蹋东西,而不管李玩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奶奶还天天给她牛奶喝,家长给予汹涌的爱,从来不管孩子是否承受得住。
父母的境界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影片开始父亲强行让李玩报了英语的兴趣班,因为父亲认为李玩要把英语的成绩提上去,后来英语成绩是上去了,但却荒废了一个孩子在物理上的无限天赋。通向成功、成才的路不只有一种,父母认识哪一种?还是说父母只知道通过考试这一种?家长不知教育孩子的根本,而拿狗出气,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后面女孩意识到狗狗回来受罪不如在外人那好吃好伺候着,这是她向成人世界的妥协也是她逐渐迈向成人的成长。
影片里一个细节,教室里师生喧闹,争着打蝙蝠,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玩,全要把蝙蝠打下来,连老师在内,打完还面无表情扔掉。这反衬李玩跟群体的脱节,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生命的漠然。青春就像闯进教室里的蝙蝠,紧张慌乱,找不到出路。”然而“BANG”的一声之后,你的青春呢?
狗还是那条狗,李玩还是那个十三的李玩,狗13的是成人的伪善世界,很多成人还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