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市场 > 婆婆塞给儿媳2千块红包儿媳却连夜收拾行李
婆婆塞给儿媳2千块红包儿媳却连夜收拾行李
在古代,交通不便使游子每逢佳节倍加思念家人,却无法团聚。然而,现代交通便利,只要真心想回,无论家在何处,总能赶得回去。诗人王维曾说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老人而言,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这时,子女放假,孩子们也有假期,全家人可以回老家欢度新年,陪伴老人共度欢乐时光。
为了欢迎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的到来,许多老人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货,晒好被子,打扫干净房间,翘首以盼他们的归来。过年时,父母不仅想念子女,更想念孙子、孙女。老人都有隔代亲,看到孙子、孙女,无论多累都会感到高兴。因此,孩子们回到家时,爷爷奶奶会对他们疼爱有加。
63岁的赵大爷便是如此,尽管儿子一家三口在腊月二十五才回来,但赵大爷在腊月二十就已经将家里收拾妥帖,置办好年货,每天都在期待他们的归来。儿子回来的那天,赵大爷和老伴儿一起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欢迎他们。原本以为可以过一个欢喜年,却因为一块馒头,和儿媳发生了矛盾。大年三十早上,儿媳一家三口便离开了。
赵大爷感到十分委屈,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陪陪孙子,希望他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没有想到好心被冤枉,反被儿子儿媳嫌弃。尽管如此,赵大爷依然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错。
赵大爷说:“也许是我老了,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不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了。可就算事情重来,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错。今年过年,儿子一家三口要回来,我高兴地一夜未睡。
我已经三年未曾谋面的孙子,让我心中的思念之情如同潮水般涌动。当年儿媳生产时,本想让老伴前去照顾,却被告知已经有了月嫂,我们心中的失落难以言表。
我们,这对一生未曾离开过农村的老夫妇,唯一的骄傲就是将儿子供到了大学毕业。他毕业后在外地发展,认识了儿媳,两人共同努力,终于在城里买了房子。尽管我也出了15万,但与亲家出的30万相比,这微薄的贡献让我心中不安。
儿子结婚后的前两年,他还会和儿媳一起回家过年,但自从儿媳生了孩子,就以孩子小为由,每次过年都选择在亲家那里度过。我们只能通过电话听到孙子的声音,通过视频看到他的笑脸。
心中的失落,却无法言说。儿媳是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我们担心如果坚持让儿子过年回老家,可能会引起儿媳的不满,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婚姻。我们劝老伴多忍耐,只要儿子和儿媳过得好,我们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孙子上了幼儿园后,儿子才带他回家过年,但每次都只待几天。那时孙子还小,但已经展现出了机灵可爱的一面,让我和老伴怎么看都看不够。
这三年来,因为疫情,儿子一家三口已经三年没有回来了。如今疫情全面放开,我们终于可以期待他们的归来,想看看孙子是胖了还是瘦了,想亲口对他说一句:“我们想你了。”
三年未见,我担心孙子会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但没想到他很快就融入了这种生活。早上他会跟着老伴一起去鸡圈里喂鸡,帮老伴儿捡鸡蛋,看着他的笑脸,我心中的担忧烟消云散。
在我们温馨的家中,有两只活泼的羊儿,孙子对它们钟爱有加,每天都亲自拿着青草去喂养它们。每当暑假来临,孙子还会回来协助我们一起照看羊群。看着他每天洋溢着快乐的笑脸,我和老伴心中无比欣慰,儿子和儿媳也为之感到欣喜。
我曾私下告诉儿媳,她平日在工作中辛劳付出,难得过年回家,只需尽情享受美食佳酿,家务琐事及孩子照看之事,尽可交给我们。儿媳笑言,她对家中事务并不熟悉,也无力帮忙,既然我们如此诚挚,那她就安心享受这份“清闲”了。其实,儿媳心中明镜似的,我和孙子久别重逢,自然希望能把每天的时间都用来陪伴他。只要我们疼爱孙子,她也就乐于给自己放个假。
儿子回到故乡后,每日清晨便起床,有时去钓鱼,有时与村里的朋友共游。儿媳则喜欢在床上多躺会儿,老伴告诉她,我们会带着孙子外出游玩,她可以安心多睡会儿,饭菜会做好放在锅里,她醒来时随时可以享用。
尽管老伴会特意为儿媳准备饭菜,但她并不怎么吃。毕竟,老年人的口味与年轻人有所差异。老伴的厨艺虽让儿子和孙子吃得津津有味,但儿媳却并不习惯。为了迎合儿媳的口味,老伴甚至在网络上学习烹饪,但成果并不理想。儿媳勉强吃了几口,后来儿子告诉我们,不必特意为她准备特定的菜肴。我们做的并不地道,她并不喜欢吃。
儿媳担心我们会饿肚子,主动给了我们两千块钱,让我们想吃什么就去街上买。我们婉言谢绝,但她坚持要给,我们也只好收下。春节临近,集市上熙熙攘攘,我和老伴带着孙子去赶集,让他亲身感受农村的节日气氛。集市上应有尽有,我告诉孙子,只要他喜欢,随时告诉我,我都会满足他的愿望。然而,在孙子在家还没待几天,儿媳就对我有了微词。
今天,我的孙子第一次跟随我们一起去赶集,他的眼睛所及之处,一切都显得新奇而热闹。我们逛了一个多小时,孙子开始感到疲惫和饥饿。恰好旁边有一个卖米线的摊位,孙子只想吃米线,而不是我原本想给他买的狗肉加烧饼。于是,我和老伴只好陪着他一起品尝米线。
我们三人各自吃了一碗米线,孙子开心地告诉我们,这是他今天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临近中午,孙子才依依不舍地与我们告别。回到家,孙子兴奋地向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儿子和儿媳,分享他在街上的见闻。他告诉他们他吃了米线,觉得米线非常好吃,并且过几天他还想去。
儿子听了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但儿媳的脸色却不太好。尽管如此,儿媳并没有说什么,所以我也没有太在意。然而,晚上临睡前,老伴告诉我,儿媳在傍晚去厨房时,悄悄地嘱咐他不要让孩子乱吃东西,因为街边的小吃可能不太卫生。虽然孩子还小,她担心他会因此吃坏肚子。
我觉得儿媳的想法有些过于谨慎,孩子难得回来一次,偶尔品尝一下街边小吃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天天如此,我和老伴肯定也不同意。但是,既然儿媳提出了这个意见,我和老伴担心如果她真的生气了,以后可能就不让孙子回来了。因此,尽管我心里有些不满,但还是决定按照儿媳的话去做。
为了让儿子儿媳每年都能带着孙子回来,我们早就决定事事以他们为先。我们只希望他们觉得回家过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这样他们以后才会每年都回来。过年期间,村里的孩子会在家门口放烟花,我的孙子也跃跃欲试。于是,我带着他去镇上的烟花爆竹摊位,买了许多适合小孩子放的烟花。
晚上,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放烟花,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看着孙子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和老伴感到十分欣慰。我们活了大半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孙能过得很好。只要他们开心,我们也就知足了。
在腊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儿子和儿媳出门采购,我则在家中陪伴孙子。孙子在前一天晚上玩得太兴奋,以至于起床时间比平时晚了些,直到上午十点多才醒来。在这期间,我利用空档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
孙子坐在院子里,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用筷子夹着老伴儿为他炒的鸡蛋,吃得津津有味。然而,当他在喝稀饭时不慎将馒头掉在了地上。我迅速将馒头捡起,把脏的那一面撕掉,然后递给他。
孙子犹豫了几秒,正准备接过馒头时,我突然听见儿媳在身后喊道:“小壮,把馒头放下,不许吃!”儿媳气冲冲地走过来,一把夺过我手里的馒头扔到地上,转头对我说:“爸,咱们家是差那点钱吗?你怎么能让孩子吃掉在地上的东西呢?”
我耐心地向儿媳解释,我已经把馒头择干净了,现在的馒头是可以吃的。再者,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小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有何不好呢?然而,儿媳并未接受我的解释,坚持认为掉在地上的东西不卫生,不应该让孩子吃。这场关于节约粮食的教育争论,最终以孙子的馒头被扔掉而告终。
儿媳因为我对她的教育理念提出质疑,感到十分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向我哭诉,她明白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但她同时也强调了卫生的重要性。她认为,地上充满了细菌,食物掉在地上,捡起来吃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尽管她理解我们那个年代生活的不易,但她现在努力工作,就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让孩子吃掉在地上的食物。
儿子在旁边为我辩解,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他并没有故意让孙子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他向我使眼色,询问我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深感愧疚,连忙点头,向儿媳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让孙子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了。
尽管儿媳的情绪有所缓和,但在饭桌上,她宁愿和老伴多说几句话,也不愿意搭理我。那天晚上,我听到儿媳和儿子在卧室里争吵,她表达了对我的不满,认为她生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而不是来受苦的。她担心,如果孙子继续在老家生活,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那晚,我和老伴深深反思,然后才入睡。然而,第二天一早,我发现停在院子里的车不见了。老伴在儿子卧室门口敲了半天门,喊着孙子的名字,却没有人应声。打开门后,我们发现儿子一家三口已经离开了。
我们原以为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个年,却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我赶紧给儿子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去向。儿子告诉我,儿媳因为工作上有点事情,必须要赶回去。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儿媳的主意。
老伴痛哭着指责我,认为是我导致了儿媳带着孙子离开。这次儿媳离开,她以后想要再见孙子,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次事件让我深感自责,也让我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家庭纷争,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心里感到委屈,觉得儿媳对于一些小事情过于放大。我承认,在带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确实存在代沟。然而,这并不能改变我们真心疼爱孙子,希望他能够茁壮成长的事实。
我和孙子平时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见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有机会一起待上几天。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恨不得把自己认为的所有好东西都给他。然而,涉及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也会尽我所能去教育他,这难道有错吗?
我和老伴在尽可能地讨好儿媳妇,只希望能够多看一眼我们的孙子。我想,这种无奈的心情,大概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至于明年儿媳是否会允许孙子回来过年,我无法预测。我只能感叹,人一旦老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