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常识 > 孩子慢性发热要细究原因
孩子慢性发热要细究原因
慢性发热指的是发热持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不退的,病因很多,大致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儿童以感染性发热为常见。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而非感染性发热原因很多,可见于大手术后、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肿瘤、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孩子慢性发热一定要细究原因。
小权(真实名字暂且隐去),男,12岁6个月,绍兴人。因“发热40天”于11月9日来浙大附属一院儿科就诊。40天前小权出现流涕,继之头痛、发热;病初,小权体温一般在38℃-39℃,最高达39.6℃,热型不规则,热高时有畏寒,无抽搐。生病期间接受过多种中药、西药(包括多种抗生素)治疗:最初“头孢呋辛片0.25口服,2次/日;复方鱼腥草颗粒1包口服,3次/日”治疗6天;接着,“阿莫西林舒巴坦针静脉滴注3.75g/日”治疗3天及滴鼻局部治疗;之后,又反复静滴“阿奇霉素针0.45/日”8天;后又口服“克林霉素胶囊”1周。小权因“发热待查”在当地及杭州3次住院检查、治疗外,还奔波在省、市多家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诊断“鼻窦炎、支原体感染?”,但均认为“长期发热与鼻窦炎关系不大”。经过上述1个多月的治疗,花费上万元,小权体温仍波动于36.5℃~38.5℃之间,每次发热时,小权有感觉,说“我要发热了”,测体温果真上去了,但是发热持续十余分钟或1~2小时后,小权又会说“我要退热了”,家人看到其微微出汗之后,体温就会自行降至正常;每天有2~6次热峰,时间上无明显规律。因此,小权又被怀疑是“心理疾病?”和“功能性发热?”。
3天前小权体温再次上升至39.2℃转浙大一院儿科就诊。查体:小权咽后壁有滤泡增生,可及少量脓涕,心、肺、腹均无殊。辅助检查: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筛窦及额窦炎症,伴左侧上颌窦积液。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均未提示有异常,胸片、鼻腔分泌物和血培养等各种检查也未发现异常。追问病史,家长诉,小权病初有脓鼻涕,非常臭,同学均避而远之。浙一儿科医师集体讨论,分析病史后认为,小权长期发热与鼻窦炎这个慢性病灶的存在密切相关,且厌氧菌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以前多种抗生素的应用仅仅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建议予以甲硝唑静滴抗炎治疗,3天后小权体温开始下降,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头痛鼻涕均减轻,嘱咐继续口服甲硝唑5天。半个月后随访,小权体温持续正常。本次治疗的药费不到元。
本病例给我们的提示:
1、临床医师要重视患者提供的病史资料。
2、不能小瞧慢性病灶,它的存在同样会引起长期发热。
3、抗生素的应用要有的放矢,一定要针对病原菌,并非昂贵的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