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护理 > 本刊精选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鼻窦炎初探

本刊精选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鼻窦炎初探



TCMandDialectics

中医学与辩证法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鼻窦炎初探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5+3)一体化级2班

汪帆

提要: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病机与补中益气汤所透应的病因病机相符合。本文提出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型慢性鼻窦炎可以从补气以升阳,补气以活血托毒排脓,健脾以消湿浊三方面进行治疗。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脾虚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指的是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是体质等遗传因素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鼻窦炎在中医属于“脑漏”“鼻渊"“脑渗”的范畴。鼻窦炎按照病程长短可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鼻窦炎主要采用清热解毒和排脓引流等治法,而慢性鼻窦炎则主要采用扶正兼以驱邪的治法。

有结果显示,慢性鼻窦炎鼻腔清洁用时最长,炎症消退最慢,治疗效果最不理想。本病虽病位在鼻,但与脏腑虚弱,气血不和有关,主要与脾肺两脏虚损关系密切。

临床上,脾虚型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常有涕液量不大但经常流溢,连续鼻塞,嗅觉迟钝,头沉重,四肢无力,食少纳差,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或厚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弱等症状。笔者认为,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思路,用药特点及所治病症与之吻合,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阐述如下。

1补气以升阳

本病日久亦能致虚,当斟酌补气[2]。鼻为肺窍,肺主宣发,能宣发卫气于肌表和鼻窍,肺气虚则卫外不固,玄府不闭,导致邪毒袭肺而伤鼻。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脾为肺之母,子病及母,肺病则伤脾。脾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气弱则中气不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李杲认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胃受损,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故营气不能上荣于肺,脾气空虚,因此鼻窍受邪,闭而不通。

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益中气,升阳举陷,入脾肺经,专补脾肺之气。配伍人参,白术,甘草共奏补气健脾之效。再加入陈皮使气机调达而升降如常,清浊之气各行其道。少入轻清升散之柴胡,升麻,协助黄芪升提下陷之中气,三者合为补气升阳之基本结构。巅顶唯风药可到,升麻、柴胡在此起载药上行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鼻窦炎病程迁延到后期极有可能导致阳虚。肾为五脏六腑之本,藏纳一身阳气,命门之火皆源于此,肾阳受损则表现为形寒肢冷,夜尿频多,腰膝酸软,耳鸣等表现,此时可在此方基础上酌加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引火助阳,鼓舞正气。肾阳虚则脾阳不得温煦,可加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若阳虚不甚兼有营卫不和者可加入桂枝,芍药。

2补气以活血托毒排脓

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极易耗伤肺气,正气虚则清肃不力,邪毒留滞不易排出,且外邪束肺,肺气不宣,且久病致瘀,阻滞鼻窍,以及鼻窦病变的影响,均可使鼻粘膜充血,水肿,鼻甲肥大,加重鼻窦口闭阻不畅。[4]

补中益气汤中以黄芪为主要,《本草纲目》中云:“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5]。”黄芪为补虚要药,有良好的补气的功效,气足则血行,间接起到活血逐瘀的功效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收缩毛细血管,缓解鼻腔粘膜的水肿状态,使鼻窦口畅开,促进排脓。

黄芪、白术、人参、升麻、柴胡可补益气血,行血活血,再加上当归能直接活血,诸药合用,不仅可以促进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还能增强纤毛运动功能,从而取得稀释脓液,彻底排除深处脓毒浊涕的效果。临床上此方可广泛用于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而不敛等症。[6]

临床用药时还可考虑加入苍耳子、白芷、辛夷等通窍药以提高排脓效果。另外,除了增加排脓,给脓液以出路,还应减少脓浊生成,脓浊的产生主要是细菌感染的结果,因此用药时加入清热解毒药是十分必要的。从各医家临床用药经验来看,蒲公英,金银花,龙胆草都是很好的选择。

3健脾以消湿浊

《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脏化液……肺为涕。”脾主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则肺气可充,滋养鼻窍;若脾胃受损,丧失了输布精微的功能,则水液代谢失常,壅塞气道,阻碍肺气宣肃,甚至蕴结化热,导致鼻渊如泉,渗流不断。水湿既是病理结果,同时还能转换为致病要素,如此循环,所以病情迁延,缠绵不愈。

补中益气汤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可在此基础上加入薏米等渗湿利水之品直接针对湿邪,以上诸药配伍使脾胃健运,元气内充,气虚得补,水湿得除,则诸症自除。

4病案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处理过一则病例:李某,女,21岁。三个月前因洗头后湿发入睡,次日清晨自觉左侧面颊部及前额胀痛为甚,鼻涕流浊,呈黄绿色,质稠,有异味,自述服“抗生素”、“感冒胶囊”、“清热解毒的中药”后鼻涕颜色变淡,量变少,但始终有浊涕且无力擤出,鼻塞无明显改善,嗅觉迟钝,舌苔厚腻,边有齿痕,舌质淡。此证当辩为脾虚失运,痰湿壅滞证。

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黄芪30g,白术20g,升麻10g,人参15g,当归15g,炙甘草6g,柴胡15g,陈皮10g,意米30g,桔梗15g,苍耳子10g,蒲公英30g,3剂后鼻塞症状解除,嗅觉恢复,尚有浊涕但量减少,异味明显变淡,继服原方4剂后愈。

5小结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有补气升阳,养血活血,托毒排脓的作用,与脾虚型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病机相适应。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准确辨证,根据兼症以适当加清热解毒药,通窍药和利湿排脓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池少明.浅谈中医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5):45-46

2秦伯未,李岩,张田仁,等.中医临证备要[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2

3李东垣.脾胃论要[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0-61

4郭兆刚.鼻窦炎治疗三法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3(2):35-37

5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王占杰.黄芪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31(23):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医学与辩证法》(TCMandDialecticsSemiannual)第67期(出版日期:年06月20日)。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汪帆。

·文字编辑/蒋微,媒体编辑/冉淅。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修改,或再发布,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取得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hl/1007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