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功效 > 走近最后一个被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了解

走近最后一个被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了解



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39.net/nk/a_4575163.html

基诺族,作为我国最后一个被确立的少数民族,神秘、落后、原始是他们的民族特质。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基诺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村寨文化。

基诺族色彩审美

色彩作为基诺族民族风俗习惯,存在其社会生活中,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并成为其民族文化其中一个组成元素。

人们对于色彩有着自己见解,甚至通过色彩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基诺族将色彩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符号,赋予色彩或色彩组合特殊的含义,当基诺人看到这样的颜色就能联系到它的含义。

基诺族对于色彩的审美方向受其宗教信仰、历史、传说影响。

由于祖先生活的山岭环境总是狭小而昏暗,景色也时常幽深玄奥,以黑为代表的暗色就逐渐成为主导性色彩,唤起了人们的黑色意识以及对黑色崇拜。

也是因为在山林中黑色容易隐藏,对于狩猎,躲避野兽都有辅助作用,所以基诺族认为黑色是保护色。因此黑系成为基诺族民族色彩的基调之一。

除了黑色以外,基诺族也喜爱白色、红色、蓝色,他们认为白色是月光的颜色,有生命的象征意义,红色能够带来吉祥,是太阳的颜色,蓝色为天色。他们赋予颜色特殊的文化含义,受到原始宗教影响深远。

基诺族文学

基诺族没有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其中又有攸乐地区方言和补远地区方言之分。

由于基诺族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所以基诺族流传下来的文学,基本是口传下来的传说,寓言,神话、诗歌等。

基诺族有各种民间故事流传至今,比如《两个小伙子》、《选新娘》、《大姐和四妹》、《玉波壳和野猫》、《阿维的故事》、《白腊杰和白腊车》、《宝刀和竹笛》、《沙切和蛇郎》、《鸡蛋姑娘》,《玉波壳和野猫》、《青蛙和猴子》、《青蛙断案》、《猴子和人》等。

这些故事或歌颂高尚的爱情,或赞颂勤劳勇敢、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或作为寓言起到警醒教育世人的作用。

诗歌有叙事诗、抒情诗两种,内容深刻,贴近生活。

基诺族美食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平时肉类来源多依靠狩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此间的菜蔬几乎全靠上山采集,经常食用的有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及各种菌类。其中以竹笋最为常见。丰富的野味和山菜加上本地特有的野花椒、麻根、香茅草、酸木粉,使基诺族能在不同的季节里烹制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常食用的菜有菜园子里种的蔬菜、竹笋、野菜、家禽、野味。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炒、傣蘸、基诺舂,就是说汉族的菜喜欢炒吃,傣族的菜喜欢蘸着调料吃,基诺族的菜则以臼舂为主。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常用的佐料有香茅草、荆芥、姜叶、野八角、大薄荷、姜、香椿等。

肉类的吃法较多,可以酉奄成干巴,也可吃新鲜的。牛肉、狗肉煮时放几片黄果叶去腥生肉切成小块放上辣子、盐巴、八角等佐料,用竹子夹着放在火上烘烤熟,或者剁成肉末,放上佐料,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在火塘里烧熟,这种做法冷吃最可口。

基诺族节日

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剽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人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鼓点围着大鼓跳起粗犷的舞蹈,这就是基诺人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每个村寨一般都有两面,分公鼓和母鼓。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新米节

亦称“新米”。每年农历七八月间,谷物即将成熟的时候,基诺族人就从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杀几只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共同品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一些仪式。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常常通宵达旦。

特懋克节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在2月6日至8日举行,人们除了杀猪宰羊,开怀畅饮外,还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打起太阳鼓,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火把节

基诺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六月间择日举行。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晚上,在塞外烧起火把,人们汇集到火把周围,待卓巴向火把祈祷后,人们便纵情歌舞,老人们开怀饮酒。青年男女则合着锣、象脚鼓和三弦,尽情鼓舞,直至通宵达旦。

基诺族“卓巴”房

基诺山寨的“卓巴”房。走在巴坡村的小路上,可以看到路面上刻着许多太阳和牛角图案。切温说,太阳是基诺人的图腾,基诺人喜欢在衣服前襟或者后背绣上太阳图案。牛头图案则与基诺族的成年礼有关。寨子里的孩子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要举行成年仪式。父母要送给儿女一整套生产工具和成年人的衣饰,女孩子要梳成年人的发式,男孩要剽牛,牛肉用芭蕉叶包好,分送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同时接受大家的庆贺,牛头挂在树干上作为装饰。在基诺人眼里,牛头多的家庭或者村寨表示人丁兴旺。在当地有这样一首歌“一把砍刀可盖房,一根竹竿可种地,一节竹筒可做饭,一块树皮可当衣……”,唱的就是基诺族的过去。

如今,大家对基诺族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基诺村寨,旅游业带动着基诺村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基诺族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弘扬。如果你对基诺族也有兴趣,那么就找个时间前去基诺村寨看一看吧。

去寻找不一样的生活,调剂一下倦怠的心,释放压抑在心灵深处的烦闷,领略异域风情,开拓了视野,让心灵自然回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hl/1007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