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护理 > 佛仁头风痛丸标本兼治各种偏头痛
佛仁头风痛丸标本兼治各种偏头痛
通用名称:头风痛丸
白芷,川芎、绿茶。
本品为灰白色水丸;气芳香,味微辛。
祛风止痛。用于偏头痛,眉棱骨痛,额窦炎。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药用复合膜袋装,6x6g/袋/盒9x6g/袋/盒
36个月
国药准字Z
企业名称:甘肃佛仁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 经典组方解析1白芷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入肺、胃经,善除手足阳明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服止痒而疗疮疹。阳明头痛最宜,牙痛鼻塞效良。
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白芷的功效祛风解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证,有散风寒、止疼痛之效。常与苍耳子,辛夷等配伍,如九味羌活汤、《卫生宝鉴》白神散。
祛风止痛用于头风痛、偏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齿疼等,能祛风止痛,如川芎茶调散、都梁丸、《妇人良方》白芷散、丹溪眉框解痛方。
消散排脓用治痈肿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如仙方活命饮、托里透脓汤。
燥湿止带用于妇女寒湿白带,能燥湿止带,可配海螵蛸等同用;属湿热带下、带下黄稠,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同用。
宣通鼻窍用于鼻渊之浊涕长流,不闻香臭者,可配辛夷,苍耳子,防风,川芎等同用,如白芷丸。
白芷故事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靡。急得富翁食不甘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日夜兼程向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疼痛难忍,无药可施,只好一试。不料,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次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觅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
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晾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因香白芷在京都汴梁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2川芎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行散,入血走气,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治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属风热、风湿、血虚者,亦可随证酌选,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言。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
(2)胸痹心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痛肿痛。
(3)头痛,风湿痹痛。
药理本品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具有促进骨髓造血、镇静、解痊、调节免疫功能、抗放射及抗肿瘤等作用。
故事据说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着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在混无顶的青松林内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神,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药王师徒又到青松林。在离鹤巢不远的地方,巢内病鹤的呻吟声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鹤巢里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抬头仰望,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还有几片叶子,很像红萝卜的叶子。药王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
几天过去了,雌鹤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复,率领小鹤们嬉戏如常了。药王观察到,白鹤爱去混无顶峭壁的古洞,那儿长着一片绿茵,花、叶都与往日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药王本能地联想到,雌鹤的病愈与这种药有关。经过实验,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去为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下,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