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做法 >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浅谈拨霞供的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浅谈拨霞供的



小孩白癜风好不好治 https://m.39.net/pf/a_4793223.html
#优质作者认证招募#

“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是形容什么的呢?不用猜了,这可谓是古人对“涮肉火锅”最美的描写了!由此还为火锅独创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拨霞供”。诗人认为火锅滚起来的时候很像是天边“拨霞”的奇景,所以火锅由此衍生出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既然提到了火锅,冬至已至,数九伊始,大冷天里您不如一边吃着火锅、一边看我的文章,让我把历朝历代的火锅演变向您慢慢道来。

新石器时代:火锅雏形

火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开始学会制作陶器,并尝试用陶器烹煮食物。

在年在位于南京高淳县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四足双层方陶鼎”,这件夹砂陶四足双层方鼎较为少见,文化特征与河南龙山文化相似,距今约多年。虽然出土后已有些残缺,但仍能看出它有上下两层的结构,据分析,先民们可能是在下一层点着火,在上一层的锅中烹煮食物。

这件陶器可以看作是火锅的雏形,它代表着国人开始尝试用多种食材和调料烹煮食物,可以说是开启了火锅的历史篇章。

商周时期:青铜器小火锅

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商周时期开始使用青铜鼎代替陶器烹煮食物。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一种鼎是炊器与盛器的结合体,这种鼎,其实就是商代的“火锅”。而在在北京故宫中有这么一件西周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藏品中,带盘顶的比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随葬器物非常丰富,出土铜器、陶器及各种玉石饰物共多件。在60多件铜容器中,便有两只火锅。从这两件青铜器的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使用,足可见古人用餐是属于目前我们积极倡导的分餐制,所用的餐具正是一人一只的小火锅。

战国时期:温炉吃火锅

在战国时期,冶炼技术属于“高科技”时期,制作工艺更加精致。在这个时期里,已经开始使用温炉来吃火锅了。

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在秦墓中,清理出了一座距今多年前的秦青铜鼎火锅。不知道是不是夸张,还是事实,据说当时考古队员竟然在火锅中发现了半锅狗肉汤。

应该来说,吃火锅不只是秦国专属,各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火锅”。年4月在咸阳境内考古中,便发现了一件属于战国后期的“脩武府”青铜温炉。这个温炉不仅造型优美,且温炉分为上下两层。当主人享用时,上层用来盛放食物,下层放炭火,这个设计已经完全接近现代火锅。经鉴定,此温炉为魏国器具。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诸侯们,一边忙着打仗;一边过着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幸福生活。

汉代:鸳鸯火锅

大秦的火锅还冒着热气,可吃火锅的人却换了。到了汉朝,火锅虽然还没有普及到民间,但是皇族贵胄,王侯将相们却已经是吃得热火朝天。

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已经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和烤火锅等。

年发现的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墓,墓中便发现了一只可以用来吃火锅的铁暖炉。经研究发现,这种炉子温酒、热饭、吃火锅均很方便。

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江都王刘非的墓中,考古人员惊奇的发现了汉代“鸳鸯火锅”。可见古人除了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汤料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唐宋时期:设宴必备暖锅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铜爨”,则与近代的涮锅几无什么区别了。爨,既当灶又当锅,兼具两种功能。锅与灶都结合在铜爨之内,已近似今天的铜火锅。用时不需要另起炉灶,而是四周作锅,中间是烟筒,底座设火膛。燃料一般是木炭,也可用松塔、玉米轴等。

演变至唐朝,火锅曾称为“暖锅”。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不过唐朝吃火锅依旧是富贵人家的事,一个唐三彩火锅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的。在唐朝,火锅可以说是富贵的象征。

到了宋代火锅开始逐渐平民化。在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围着火炉吃肉喝酒,这是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载的“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暖炉会上有的是吃烧烤,有的是吃火锅。人们不仅可以在家吃火锅,也可以下馆子吃宋代涮锅,食材也比较丰富。

元代:独创“涮羊肉”

据说“涮羊肉”是元世祖忽必烈赐名的。忽必烈当统帅时,有一年冬天,被追得直蹽。在跑也得吃饭啊,为了节省时间,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涮烫,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吃了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只要涉及到衣食住行,天下人本是源自一家,只不过是吃法各有不同。元朝的“火锅”可就不是中原一带的模样了。一般情况下,蒙古人都是用大锅煮烂牛羊肉,这算不得火锅。但是精细的吃法就和火锅差不多了。

通常,他们把小一点的铁锅或铜锅放置在中间位置,然后把火锅用粗大树枝或铁器架起来,下面会烧牛粪等助燃物,接着所有人围聚在一起开始大吃大喝,不知道参夹着牛粪味道的火锅会是什么味道。

明代:注重精致吃法

明代火锅开始盛行,首创“风羊”火锅,且吃火锅已有现代讲究的保健养生的概念。明代的宋诩所撰《山房集》中有一篇《养生部》卷三《生串牛条》,提供了两种涮牛肉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将牛肉是横里薄切片,用酒酱、花椒腌制后放入沸水中涮起。这一时期的火锅比较精致实用。

明建国初期,朱元璋比较节俭,金银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百姓是不许可使用金银制品的,即使黄家用金银器也很少。但据考古却发现一件明早期银火锅,火锅盖上有大明洪武元年造铭文,火锅身上镌有子孙满堂等图案,火锅制作精细,足可见皇家对火锅的喜爱程度。据说,安徽的风羊特色火锅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

清代:火锅风靡全国

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火锅几乎发展到了极致,甚至皇家贵胄、达官贵人吃的火锅比我们现代的火锅还要讲究。

火锅在清宫中被称为热锅。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等。清宫中还有专门制作火锅的御厨,所用的锅具质地优良,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清代皇帝大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火锅迷。

有专家认为中国火锅在明清时期进入了兴盛期。据《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桌宫廷火锅,而到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使用个火锅用来承办筵席。”

自古皇家风气会影响民间,甚至争相效仿。清皇帝身先士卒吃火锅,更使火锅很快成为了清朝饮食届的时尚菜肴。真可谓举国上下无锅不欢。据《清稗类钞》记载说:“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侯熟而食,故曰‘生肉火锅‘”。说白了,就是很多饭店里都已经有各种火锅提供给食客了。

清代文人严辰吟有诗写到:“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由此可见,大清朝火锅一斑。

至于到了民国时期,乃至于现代,火锅已经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了。如果你是个吃货;笔者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正经八本、地地道道地吃货。人嘛,不就是为了一张嘴活着吗?那就要吃好、喝好,由此,火锅必然是吃货不可错过、不可抗拒、不可多得的饕餮美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yf/10084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