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预防 >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这些知识必须得了解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这些知识必须得了解



1

三伏贴是如何起作用的?

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2

什么疾病可用三伏贴治疗?

凡是秋冬季节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均属于冬病夏治范围。素体阳虚、遇冬怕冷、呼吸系统反复发作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夜尿频多、尿潴留等。

腰腿疼痛、四肢麻木、颈椎病、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面瘫、中风后遗症、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脊柱退行性病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腰扭伤、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等。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

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咳嗽气喘、消化不良(疳积)、遗尿、慢性泄泻等。

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硬皮病、脉管炎、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等。

3

三伏贴常见取穴及适应症

呼吸道疾病

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脾俞穴

位于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主治病症: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定喘穴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主治病症: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印堂穴

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主治病症: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适用于咳嗽气喘、感冒、外感风寒、盗汗、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肺病有一定的作用。

天突穴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病症: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治疗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病症:能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膻中穴

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儿科疾病

脾俞穴

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命门穴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主治病症: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膻中穴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

小孩三伏贴敷多久都是因人而定的,根据不同的患儿贴敷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2~6岁的小孩一次贴0.5~2小时左右,具体在贴敷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感觉跟皮肤的变化。轻度的瘙痒为正常情况,如果小孩出现明显的疼痛,皮肤周围红肿等现象,应及时揭掉贴敷。

消化道系统疾病

丰隆穴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病症:现代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高血脂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腓肠肌痉挛、肥胖症等。配阴陵泉、商丘、足三里治疗痰湿诸症;配肺俞、尺泽治疗咳嗽痰多。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脾俞穴

位于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主治病症: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病症: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中脘穴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胃俞穴

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道还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征。

亚健康体虚易感冒人群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脾俞穴

位于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

主治病症: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病症: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命门穴

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病症: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神阙穴

在脐中部,脐中央。

主治病症: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

主治病症: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贴后要牢记

1、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2、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3、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4、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5、慎食大量肥甘厚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健康是每个人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没了健康,就没了一切!即是有钱也换不来健康,请珍惜身体,呵护健康!更多健康科普养生知识,医院







































好的白癜风专家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yf/8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