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症状 > 艾灸治疗咳嗽的神器
艾灸治疗咳嗽的神器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咳嗽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外感:多因气候突变,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受邪,肺气不得宣发而引起。因四时气候不同,外邪性质有风寒、风热之异,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内伤:肺脏虚弱或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脏均可引起咳嗽。如肺脏虚弱,阴伤气耗,清肃无权而咳;脾虚失运,饮食不当,痰浊内生,上犯于肺而咳;肝郁化火,肝火犯肺,炼津为痰,肺失肃降而咳。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肝火灼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至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干咳少痰,咯吐不爽,痰黏或带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宣肺、利肺、养肺,配合化痰泻肝。
大椎、定喘、肺俞、膻中、风门、耳穴等。
艾条温和灸、雀啄灸等。
1)艾条温和灸治疗小儿外感咳嗽15例:痊愈13例,好转2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9例,2个疗程治愈4例。治疗方法:取大椎、定喘(双)、肺俞(双)。患儿坐位,头部稍前倾,充分暴露灸治部位。医者坐于患儿后侧,坐登稍高。点燃艾条,用温和灸法灸上述5穴。每穴5分钟,每天睡前灸1次,10天为1个疗程,注意调整温度,防止烫伤。
1)冯某,女,56岁。主诉:咳嗽3个月。患者受风寒后出现咳嗽,近日加重,夜间尤甚,咯痰清稀色白,伴恶寒、无汗、身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咳嗽。取风门、肺俞针刺,每穴0.5-0.8寸深,施用泻法,3-5分钟行针1次,30分钟后出针,出针后点燃艾条一端,对准风门、肺俞施温和灸,取双侧,使施灸部位有较强的温热感而无灼痛,每次灸半小时,上下午各1次。经两次治疗后,当天晚上咳嗽减轻一半,经4次治疗后,咳嗽基本控制。用此方法治疗咳嗽例,有效率98.32%。
2)陈某,男,40岁。年7月因感冒咳嗽半年就诊,经查尚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曾多次穿刺、注射抗生素治疗未愈。本次因受凉,咳嗽加重,继续抗炎对症治疗无效。症见面色苍白,咳嗽痰多,夜间咳嗽剧烈,苔薄白脉浮滑。医者嘱其停用其他一切治疗,给予耳穴压贴1次,灸治3次痊愈。取穴:外鼻、内鼻、咽、气管、支气管、脾、肾、咳点、平喘以贴压,艾卷悬灸天突、膻中、大椎、风门、肺俞。医者手持点燃的艾卷,距穴位处1寸悬灸,以局部皮肤少红为度,每穴约5分钟,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45分钟。以耳穴贴压加艾灸治疗顽固性咳嗽49例,有过敏症状加贴耳穴风稀,烦躁加神门;纳差加灸足三里,痰多加丰隆,上颌窦炎加迎香,额窦炎加印堂。治疗1个疗程(45天),痊愈占95.9%,总有效率%。
资料中所取主穴、诸阳之会大椎、顾名思义可止咳平喘的奇穴定喘穴、肺脏经气输注之所肺俞、气之会穴膻中、风之门户风门等,多位于胸背部,内应肺脏,自古即是治疗咳嗽的常用腧穴,如《千金方》:“喉痹气逆咳嗽,口中涎唾,灸肺俞七壮”;“上气咳逆,灸膻中五十壮”;“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灸风门热府百壮”等。除这些主穴外,还可配合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参考文献中提到的治疗小儿咳嗽的方法,毫无痛苦而且非常舒适,远较针刺方法更容易被患儿接受。
阜新佑慈航健康管理中心是东三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专业艾灸调理养生机构,是阜新艾灸行业领航者。灸疗师远赴北京深造归来,技艺精湛,艾条全部采用湖北蕲春三年以上纯手工艾条及药艾,为追求最佳的理疗效果,机构坚持人工施灸,达到补、泄、通之功效!
-3908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