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饮食 >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
鼻窦炎
儿童鼻窦炎近年来颇受重视,过去认为鼻窦炎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现则认识到本病发生于幼儿,甚至发生于半岁左右婴儿者也为数不少,由于小儿对局部感染常表现为明显的全身反应或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而常去儿科就诊,致被忽略。
儿童鼻窦炎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
存在问题
在理论上对儿童鼻窦炎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在诊断上对病因学的估计不充分,盲目滥用耐药性抗生素的情况较多,同时尚未重视长期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的重要性。
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造成鼻黏膜形态与功能的损害,导致病变迁延不愈。
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或者采用了不恰当的手术方式,导致手术适应证放宽或手术范围过大。
儿童鼻窦发育
上颌窦
胚胎期65日即开始发育
出生后4-5月X线平片可见
窦腔缓慢扩大,18岁左右终止发育
筛窦
胚胎期第三个月开始发育
1岁时X线检查可见
12岁时发育成形,达到成人水平
蝶窦
胚胎期第四月开始发育,但出生时仍为静止状态
3岁时开始窦腔气化
7岁时开始发展加速,18岁达到成人水平
额窦
胚胎期第四月开始发育
5-6岁时放射线检查可见
青春期缓慢发育至成年状态,20岁时仍有可能扩大
病因
感染
变态反应
伴随性疾病
伴随性疾病
全身性伴随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HIV感染等,可导致鼻窦反复感染
局部伴随性疾病:
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被认为是细菌隐藏的聚集场所,也是引起鼻阻塞、鼻分泌物滞留、纤毛活动减低的主要原因
下呼吸道感染:
胃食管反流因素:反流的胃内容物呛入鼻腔造成鼻窦感染
分类
急性鼻窦炎: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
急性复发性鼻窦炎:症状持续存在不超过8周,每年发作3次以上;
慢性鼻窦炎:症状持续存在12周以上。
急性鼻窦炎症状
(1)全身症状:发热、畏冷、烦躁不安、哭闹或精神萎靡、食欲缺乏、呼吸急促、拒食,甚至抽搐,常伴上、下呼吸道炎症症状,如咽痛、咳嗽等。
(2)局部症状:鼻塞、流脓涕、鼻出血。上颌窦炎可导致患侧颜面部红肿,局部皮温升高,牙痛;额窦炎导致头痛,一般呈晨重夕轻特点;蝶窦炎多见于年长儿,可致枕部疼痛。鼻窦炎严重时可致中耳炎,视神经和翼管神经受累症状;脓涕倒流可致咳嗽、恶心、呕吐、腹疼等症状,累及周围器官可致中耳炎。较大儿童可能主诉头痛或一侧面颊疼痛。并发眶内并发症者,较成人稍多见。
慢性鼻窦炎症状
主要表现: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有时鼻涕倒流入咽部,则无流涕症状,常频发鼻出血。严重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长期病变可发生贫血、胃纳不佳、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胃肠疾病、关节痛、易感冒,甚至影响面部发育和智力、体格发育。还可出现邻近器官症状,如支气管及肺部炎症、声嘶、颈淋巴结肿大、慢性中耳炎、泪囊炎、结膜炎及咽炎等。
诊断
体格检查
幼儿前鼻镜检查同样重要
鼻窦区的压痛
注意眶周有无红肿
较大的儿童可行鼻内窥镜检查
注意口咽部、后鼻孔
辅助检查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不宜仅凭CT来判定
儿童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开口相对狭窄,黏膜对炎症的反应程度比成人明显;
单纯的病毒性上感就可能导致鼻窦CT不透光
CT等影像学检查适用于:
怀疑出现并发症;
系统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拟行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
治疗
急性鼻窦炎
症状较轻的幼儿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过敏的患儿选择头孢类,高敏体质患儿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不推荐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不推荐使用喹诺酮类
疗程一般10-21天;或者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0天
慢性鼻窦炎
4-6周疗程,选用β内酰胺酶稳定的抗生素
鼻腔局部类固醇激素
怀疑存在潜在的过敏因素时,加用抗组胺药物
粘液促排剂
负压置换术和鼻腔洗及上颔窦穿刺术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腺样体切除术
切除阻塞和防碍鼻腔引流的病变:不开放鼻窦的鼻息肉切除手术。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手术适应症及方式
适应症:
充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存在
多发鼻息肉造成广泛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受阻
严重的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
同时伴有哮喘、高耐药菌群
手术方式:
小范围、精细、微创是手术原则。
手术范围局限于OMC区域,很少广泛开放鼻窦。
手术后应选择刺激性小的填塞物。
预防护理
注意儿童保暖
增强机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鼻腔疾患。
针对全身伴随性疾病的处理。
如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