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额窦炎 > 额窦炎饮食 > 如何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家长要分清

如何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家长要分清



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孩子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孩子感冒了,直接给孩子使用感冒药,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症状并没有好转,经过问诊以后,才知道孩子并不是抵抗力差,也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AR)。

事实上,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均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儿童每年可发生3~8次普通感冒,10%~15%的儿童可多达12次,而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7.83%~20.42%。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有很多区别,二者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隐患。

01

对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认识

过敏性鼻炎是众多过敏反应中的一种,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自动判别进入人体的外来物,对我们有害的就会进行消灭。但是一些免疫失调的孩子就会把花粉、尘螨、霉菌、动物皮屑等这一类体外物质当做身体的异物,产生相应的抗体,等再次接触到这些物质,就会出现鼻塞、打喷嚏、鼻部痒、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也就是过敏性鼻炎。

普通感冒即急性感染性鼻炎和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以病毒感染多见,其中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当病毒到达鼻、咽部时,与上皮细胞结合,并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炎性介质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出,腺体分泌增加。特应性体质儿童易患普通感冒。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都是外在刺激(病毒、变应原等)引起的免疫细胞参与的鼻黏膜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参与的主要炎症介质都包括组胺、激肽以及白三烯等。

过敏性鼻炎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诱发鼻窦炎、中耳炎以及鼻息肉等疾病。甚至由于儿童本身腺样体肥大原因引起腺样体面容。另外,过敏性鼻炎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白天精神不佳,夜晚睡眠不足,长此以往,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及学习成绩。鼻炎也是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哮喘发作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还会增加孩子的窒息死亡风险。

02

一表鉴别儿童过敏性鼻炎和感冒

表1儿童普通感冒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鉴别要点

(点击查看大图)

如出现以下情况考虑AR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转耳鼻喉科治疗:①喷嚏、流涕超过2周,经普通感冒对症治疗后,鼻部症状仍无好转、甚至加重或反复发作;②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有明显诱因、固定时相发作;③患儿伴有结膜炎、哮喘、湿疹,则AR的可能性更大。

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存在过敏性疾病,那么孩子患过敏性鼻炎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而且过敏体质的孩子常合并湿疹、荨麻疹、食物过敏等疾病。

过敏性鼻炎儿童若患病时间较长,还会出现“过敏性黑眼圈”或“熊猫眼”,下眼睑由于慢性充血而变黑;“过敏性敬礼症”,患儿为缓解鼻痒和使鼻腔通畅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的动作;“过敏性褶皱”,患儿经常向上揉鼻尖导致外鼻皮肤表面出现横行褶皱。

03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1)规避过敏原是重中之重

想要完全根治过敏性鼻炎,现在来说十分困难,但可以通过严格的日常防护来规避过敏原,以减少发作,甚至是不发作。

如果是花粉过敏,最好避开致敏花粉播散的高峰期,外出时戴好口罩和眼镜;如果是动物皮毛过敏,要让孩子远离宠物;如果对尘螨过敏,家长应为其准备运用防螨技术的床上用品,也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毛绒玩具。因为尘螨遍布于地毯、床垫等居家物品中。同时,尽量避免在室内吸烟;蟑螂及其分泌物、粪便也可能诱发孩子过敏,家长要保持室内整洁。

(2)鼻腔冲洗安全、方便

鼻腔冲洗是一种安全、方便、价廉的治疗方法。可清除鼻内刺激物、变应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在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期,建议每日早晚各冲洗一次,每次盐水用量应控制在-ml。

(3)药物治疗是关键

鼻喷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目前常见的是鼻部糖皮质激素,它具有较好的抗过敏、抗炎作用,局部使用基本上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另外还有口服型抗组胺药,比如盐酸西替利嗪、盐酸左西替利嗪,6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服用,临床已证实安全有效。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严重程度完全不在同一等级,过敏性鼻炎甚至可伴随儿童一生,建议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和早控制,同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功能。

参考来源:

1.首都儿医院耳鼻咽喉科.临床儿科杂志.,35(2):-.

2.陈静.家有孕宝.,3(1):9-91.

Review

往期推荐

1.孩子哭闹着做雾化,效果是不是更好?聊聊家长的困惑

2.病历分享:皮疹伴血便一例

3.面对荨麻疹的困扰,怎样进行评估和治疗?小美的朋友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dndg.com/edyys/100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