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狗肉 > 狗肉吃法 > 因为写诗而被耽误的吃货苏东坡
因为写诗而被耽误的吃货苏东坡
白癜风规范化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195089.html无论是东坡肉,东坡肘,东坡腿,东坡狗肉,东坡蒸猪头肉这样的荤味。还是东坡豆腐,东坡茄子,东坡羹,东坡玉糁,东坡田藕这样的素味。亦或是东坡鳊鱼,东坡墨鱼,东坡鳜鱼,东坡五柳鱼,东坡生蚝这样的水产海味。甚至是东坡饼,东坡苏,东坡烧麦,东坡泡菜,东坡黄鸡粥这样的小菜点心。在中国以“东坡”命名的菜肴,可以说遍布各类食材,无所不包。如果要在中国八大菜系外,另立一个第九大菜系,那么东坡菜肯定当仁不让。苏东坡苏东坡是个大吃货,我们都知道,为了打发自己无限被发配流放的人生。每到一个地方,经常用当地特产食材搞创新。比如在黄州时,发现当地猪肉很便宜,就买来捣鼓,成为了后世“东坡肉”的起源。虽说这个故事是一段佳话,但此“东坡肉”跟彼“东坡肉”的联系,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大。关于东坡肉的做法,苏轼本人在历史中留下的记载,只有《猪肉颂》中写的:洗净铛,少著水,柴头晻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猪肉颂》而我们现在吃到的“正宗”东坡肉,要炒糖色,要加老抽,要放八角桂皮,要用黄酒慢炖,还要上蒸屉里走一圈。也许苏轼当年可能只是因为买不起柴火,单纯用小火炖猪肉而已。现在的东坡肉,倒更像是魔改进化的附会之作。而历史上首次出现“东坡肉”这个名号,那得到明朝时的《万历野获编》中了,其描述是:肉之大胾不割者看来同样是东坡肉,古今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许多“东坡菜”的来源,其实都是借由苏轼做过的或吃过的东西,在后世附会演化而来。比如他在《鱼蛮子》里,说自己用鳊鱼鱼蔬菜同煮,于是后人就开发出了“东坡鳊鱼”。《二红饭》中,苏轼记自己家粳米吃尽,肚子太饿,让厨子把新收的大麦和小豆同煮,于是后人就开发出了“东坡二红饭”。而像东坡酥这样的,却是苏轼元丰七年二月去刘仓监家吃到了一种用米粉煎成的饼子,很酥脆。苏轼闲来无事给取了个名叫“为甚酥”。但由于是吃的,且跟苏轼有关,户人开发出了个差不多的玩意儿,直接就安了个名字叫“东坡酥”了。苏东坡在做饭。反正作为中国美食界最大IP,凡是能跟“东坡”扯上一星半点关系的,弄出来总没错。所以那么多东坡菜,确实不是苏轼一手发明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苏轼的烹饪技术可能不太上得了台面。举个例子,苏轼是个嗜酒的人,也经常自己酿酒,他曾在《蜜酒歌》里夸自己酿的蜜酒“开翁香满城”。然而据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的情况,却是:苏子瞻在黄州作蜜酒,不甚佳,饮者辙暴下说他的蜜酒水平太烂,喝过的人全拉稀了。后来到了惠州,苏轼又企图酿桂酒,酿好了自己不喝,先给自己两个儿子苏迈和苏过喝,问他们如何。结果两儿子一脸嫌弃,说这酒跟药似的。于是苏轼拍手哈哈大笑,哈哈哈哈的就跑了。所以一个人会吃,不等于他真就会做啊!